五十年前一群文藝青年,在因政治環境限制的一種「空缺」狀態下,憑藉翻譯文字想像西方藝術電影的模樣,並進行自己的電影實驗;而五十年後的現在,我們似乎也只能藉由殘存文字或多方說法,想像這些失蹤的電影。「看不見」竟成為兩個時空的共同狀態!
本單元從這樣的「雙重想像」出發,依循多方史料找尋當年微光乍現的另類電影,線索包括藝術家、《劇場》雜誌、留學的電影學生、與台灣往來之香港或西方藝文人士等等。在當時的特殊時空下,這些作品或可成為現實的某種折射,它們的重新出土與問世,則希望能與咸被認為充滿「現代/前衛/實驗」精神的1960年代文藝風潮,進行對話與補充。
順著此一脈絡,可見所謂前衛其實來自某種想像,然此想像本身或也存有前衛性的意義。這波1960s的電影實驗運動,可說是「想像式前衛」,而以策展企圖重現之,則是一種「前衛式想像」。
特別感謝:張照堂、張世倫
台灣切片|想像式前衛:1960s的電影實驗
五十年前一群文藝青年,在因政治環境限制的一種「空缺」狀態下,憑藉翻譯文字想像西方藝術電影的模樣,並進行自己的電影實驗;而五十年後的現在,我們似乎也只能藉由殘存文字或多方說法,想像這些失蹤的電影。「看不見」竟成為兩個時空的共同狀態!
本單元從這樣的「雙重想像」出發,依循多方史料找尋當年微光乍現的另類電影,線索包括藝術家、《劇場》雜誌、留學的電影學生、與台灣往來之香港或西方藝文人士等等。在當時的特殊時空下,這些作品或可成為現實的某種折射,它們的重新出土與問世,則希望能與咸被認為充滿「現代/前衛/實驗」精神的1960年代文藝風潮,進行對話與補充。
順著此一脈絡,可見所謂前衛其實來自某種想像,然此想像本身或也存有前衛性的意義。這波1960s的電影實驗運動,可說是「想像式前衛」,而以策展企圖重現之,則是一種「前衛式想像」。
特別感謝:張照堂、張世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