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DF公布焦點單元「時代的隱喻:名為緬甸的真實」 26部跨類型電影記錄「真實」的多種姿態

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主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(TIDF)今日公布本屆焦點單元,以「時代的隱喻:名為緬甸的真實」為名,共展映26部跨類型的緬甸電影,包括心情日記、前線紀錄、未來狂想、音畫實驗等,創作者們記錄外在現實或訴說內在感受,共組屬於緬甸的真實。

 

緬甸獨立電影創作與其民主發展緊密相關,影像除了記錄現實,也成為創作者發聲的媒介。歷經軍事政變、電影審查等限制與挑戰,緬甸近年透過在地影展、非營利電影教育機構等途徑串連,逐漸發展出以「集體」為貌的電影社群。TIDF為此單元實地走訪仰光,探訪影人、尋找作品,策展人林木材表示:「該專題規模盛大,難得一見,以新作為主、舊作為輔,主要欲呈現緬甸電影多元的創作之姿,所謂『真實』在眾多作品中瞬息而現,電影既是回應時代的行動,也成為時代的隱喻。」

放映之外,本單元亦將出版別冊,蒐羅多位創作者訪談與專文;影展期間則有主題論壇,邀請瓦旦電影節總監杜篤嫻(Thu Thu Shein)及多位集體創作的導演、電影社群影人進行對談,從不同角度思考紀錄片的意義。

 

前線紀錄、影像書信與拼貼

在動盪受限的環境下,不少創作顧及人身安全,以匿名呈現。《戰地同袍(粗剪版)》(Comradeship (rough cut),2023)以對講機與鏡頭前的戰士連線,完整呈現戰地日常;《噗噗從軍記》(Comrade Poopy,2023)拍攝政變後逃亡山林成加入前線反抗軍的部落客,遇見花貓噗噗的軍旅生活;《少年政變初長成》(Journey of a Bird,2021)記錄青年們見證仰光一夕變色,自拍呈現緬甸青年世代的掙扎。

01_zhan_di_tong_pao_cu_jian_ban_comradeship_rough_cut2023.png 02_pu_pu_cong_jun_ji_comrade_poopy2023.png 03_shao_nian_zheng_bian_chu_chang_cheng_journey_of_a_bird2021_0.png

《戰地同袍(粗剪版)》、《噗噗從軍記》、《少年政變初長成》

 

形式上亦有影像拼貼,或私密的日記和書信。《綠色是自由的顏色》(Green Is Liberated Color,2023)由黑白與彩色影像構成分割畫面,照見抗爭日常;《失落之壤》(Losing Ground,2023)因抗爭被捕入獄的導演拼貼影像,講述失去立足之壤的沉痛;《記憶中的二月一號》(February 1st,2021)兩位背景迥異的女導演以影像作為書信來回對話,抒發對於自由與創作的渴求,也反映緬甸抗爭局勢。

04_lu_se_shi_zi_you_de_yan_se_green_is_liberated_color2023.png 05_shi_luo_zhi_rang_losing_ground2023.png 06_ji_yi_zhong_de_er_yue_yi_hao_february_1st2021.png

《綠色是自由的顏色》、《失落之壤》、《記憶中的二月一號》

 

以虛構想像未來,以記錄書寫當下

混亂局勢難以言說,亦有人選擇以紀錄、劇情交織,隱喻現實。《十年緬甸》(Ten Years Myanmar,2023)即為「集體創作」的代表作品,延續2015年從香港、日本、台灣、泰國一路開展的「十年系列」,以五段橫跨科幻、社會寫實、後設喜劇的故事,想像政變後緬甸的「未來」形貌;《緬甸日記》(Myanmar Diaries,2022)則瞄準軍事政變後的社會,由十位匿名電影工作者共同完成,虛實之間體現高壓下奮力抵抗的生命力和創作意志。

 

《十年緬甸》、《緬甸日記》

 

人物訪談與民族誌的記錄方式,則讓創作者將話語權交還給被攝者,攝影機如實見證「當下」,為人們留下「聲」與影。《氣旋納吉斯:當時間停止呼吸》(Nargis - When Time Stopped Breathing,2009)為首部由緬甸創作者自製而成的紀錄長片,導演在政府禁令下秘密拍攝2008年納吉斯氣旋重創後的緬甸,穿梭滿目斷垣殘瓦中,聆聽受災戶的故事;《硝煙下的助產士》(Midwives,2002)導演回到近年與羅興亞人衝突不斷的若開邦家鄉,記錄兩名助產士如何在紛擾中堅持接生下一代;《陌生成家》(Three Strangers,2021)以緬甸山村一對酷兒戀人領養男嬰的經歷,探問緬甸社會中愛與家的邊界;《吟唱靈魂之歌》(Song of Souls,2023)以近似民族誌的目光,展現緬甸東部撣邦的歌謠文化傳統與信仰,更以旋律與歌詞傳達記憶和傷痛。

09_qi_xuan_na_ji_si_dang_shi_jian_ting_zhi_hu_xi_nargis_-_when_time_stopped_breathing2009.png 10_xiao_yan_xia_de_zhu_chan_shi_midwives2002.png

《氣旋納吉斯:當時間停止呼吸》、《硝煙下的助產士》

11_mo_sheng_cheng_jia_three_strangers2021.png 12_yin_chang_ling_hun_zhi_ge_song_of_souls2023.png

《陌生成家》、《吟唱靈魂之歌》

 

趙德胤的《診所》(The Clinic,2023)將鏡頭對準仰光診所的醫生夫婦,被攝者也拿起攝影機創作,人人都盼望尋得安定與療癒;而趙德胤片中的被攝者——醫生翁明拍攝的首部紀錄短片《我的診所》(The Clinic,2010),以抒情柔軟的視角穿梭於生死病痛間,讓同一間診所,頓時有了不一樣的風情。翁明接著於2013年成立獨立電影團體「TEN MEN」,《古城故事》(Mrauk Oo Story,2015)與《漁人故事》(Fisherman Story,2017)開展說書人的視角,記錄男孩們玩耍逗鬧的日常,及村中漁民只隨海水漲落的寧遠生活。

13_zhen_suo_the_clinic2023.png 

《診所》、《我的診所》

15_gu_cheng_gu_shi_mrauk_oo_story2015.png 16_yu_ren_gu_shi_fisherman_story2017.png

《古城故事》、《漁人故事》

光影實驗,超現實的社會寓言

年輕生猛的集體創作社群,為緬甸獨立電影特有的獨特光景。「3-ACT」由莫妙玫札奇(Moe Myat May Zarchi)創立,聚合創作者交流彼此詩意、實驗、抽象的音像表現手法。《光中之影》(Light Matter,2022)與《心靈風景》(Mental Landscape,2023)各自透過光影明滅、有韻律之詩詞、音畫錯位及抽象畫作,表達創作者對社會的感知。莫妙玫札奇本人導演作品《蟻生幻夢》(The Altar,2023)則以複合媒材形式,呢喃道出童年對螞蟻「轉世」的禪意幻想。

17_guang_zhong_zhi_ying_light_matter2022.png 18_xin_ling_feng_jing_mental_landscape2023.png 19_yi_sheng_huan_meng_the_altar2023.png

《光中之影》、《心靈風景》、《蟻生幻夢》

 

同樣富有詩意,並強調時間節奏的作品還有《重複的啟示》(Again and Again,2005)與《仰光之手》(Hands Around in Yangon,2012),兩片分別透過對玻璃重塑製程,與各式手工業的勞動之特寫,剪接出具生命脈動的節奏影像詩。《我城仰光》(Yangon the City Where We Live,2017)與《環城列車》(Train,2017)則如素樸散文詩,前者引詩人林韋克(Lin Way Khat)詩作,平實紀錄兩戶仰光小家庭的一日;後者則在火車移動中捕捉城市流動的庶民日常。

20_chong_fu_de_qi_shi_again_and_again2005.png 21_yang_guang_zhi_shou_hands_around_in_yangon2012.png

《重複的啟示》、《仰光之手》

22_wo_cheng_yang_guang_yangon_the_city_where_we_live2017.png 23_huan_cheng_lie_che_train2017.png

《我城仰光》、《環城列車》

 

我與我國的色情片》(Me and My Country Pornography,2022)以分割畫面和重複的動作解構「交歡」,詭譎引人遐想的古典插圖、剪接,與畫面拼接堆疊出諷刺與隱喻;《從前從前有個媽》(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Mom,2023)同為怪誕寓言,以默片字卡和舞台劇式的調度,包裝一則充滿宗教與歷史隱喻的奇異故事;《塑袋奇想》(Plastic Bag,2024)以塑膠袋打造意象式的奇想場面,交錯想像與現實,辯證緬甸貧窮社會下苦命活著與死亡的兩難選擇。

24_wo_yu_wo_guo_de_se_qing_pian_me_and_my_country_pornography2022.png 25_cong_qian_cong_qian_you_ge_ma_once_upon_a_time_there_was_a_mom2023.png 26_su_dai_qi_xiang_plastic_bag2024cjba_production.png

《我與我國的色情片》、《從前從前有個媽》、《塑袋奇想》

 

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(TIDF)將於5月10日至5月19日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、光點華山電影館、台北京站威秀影城、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-LAB等地盛大舉行,匯集海內外近140部精采紀錄片,並在疫情後首度迎來近百位國際影人。放映與座談之外,更將舉辦講演表演、延伸展覽,盼以豐富多元的內容,拓寬觀眾對紀錄片的想像。更多活動與節目內容將陸續公開,詳情請密切關注TIDF官方網站Facebook專頁Instagram